在 Intel 正式發表最新第 11 代 Core H 系列處理器後,包含 ASUS、Acer、MSI 與 GIGABYTE 在內的台灣四大筆電品牌,紛紛推出全新電競與創作者系列筆電,並將既有的系列筆電進行規格與效能上的更新。本文的主角 GIGABYTE AERO 17 HDR,就搭載最高第 11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NVIDIA GeForece RTX 3080 筆電顯示卡、64GB DDR4 記憶體,以及採用最新 PCIe Gen4 x4 傳輸介面的 SSD 儲存硬碟等硬體規格配置,同時 GIGABYTE 也為創作與娛樂用戶,準備通過 X-Rite X Pantone 雙色彩認證的 17.3 吋 4K HDR 顯示螢幕配置,並能透過再次更新的 Microsoft Azure AI 在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式時,自動調整效能的最佳化。

筆電 A 件(上蓋)碳纖維上蓋裝飾AERO 17 HDR 採用 CNC 精密削切工藝打造鋁製筆電機身,並搭配 NIL 奈米壓印技術為筆電進行外型上的裝飾,靠近同樣採用 CNC 技術打造的筆電轉軸,則可看到碳纖維紋路的裝飾設計,為這款筆電帶來不同的視覺風格。

筆電前端筆電尾端筆電前端可以看到易於開啟的凹槽設計,AERO 17 HDR 全新的 CNC 轉軸,則可用單指就能開啟螢幕上蓋,筆電尾端則具備雙散熱孔配置,中央則與前代機種相同,配上金屬材質的 AERO 型號銘牌。

右側 I/O 配置左側 I/O 配置筆電左右兩側也具備散熱孔配置,同時配上三組 USB 3.2 Gen1 Type-A、Thunderbolt 4、mini DP 1.4、HDMI 2.1、RJ45 有線網路孔、UHS-II SD 讀卡機、麥克風音源輸入、耳機音源輸出,以及 DC-in 電源輸入插孔等 I/O 配置。

顯示螢幕螢幕解析度GIGABYTE AERO 17 HDR 搭載 17.3 吋 IPS 等級顯示螢幕,螢幕解析度最高為 3840 X 2160,由於這款筆電被定位在創作者筆電,因此在螢幕更新率部分則為標準的 60Hz,顯示螢幕則具備三面極窄邊框設計,符合 VESA Display HDR 400 標準,並支援 100% Adobe RGB 色域、170 度廣視角與 500 Nits 亮度等規格,當然也通過 X-Rite Pantone 色彩認證。

筆電底蓋則可以看到大型的散熱進風孔設計,一體式的筆電 D 件在視覺上也相當簡潔。

筆電內部內建鋰電池SSD 儲存硬碟SSD 儲存硬碟雙記憶體插槽筆電底蓋算是好拆裝,開啟後就可以看到全新的 WINDFORCE Infinity 散熱系統,採用兩個 71 葉片風扇、5 根熱導管與全同散熱片共同組成,較先前機種提高 30% 散熱效能。此外,GIGABYTE 也提供雙 PCIe Gen4 x4 插槽與雙記憶體插槽,讓使用者能夠進行硬碟與記憶體的升級,最後看到內建鋰電池則為 99Wh 電池容量配置。

筆電 C 件(鍵盤部)鍵盤背光獨立數字鍵觸控板筆電 C 件則備有標準全尺寸筆電鍵盤,並備有獨立數字按鍵部,鍵盤則具備單點 RGB 背光,並能透過內建應用程式設定背光色彩與效果,同時也能設定巨集按鍵等功能,孤島式鍵盤配置則提供不錯的敲擊手感,且按鍵顆粒也進行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形處理,讓長時間使用時不會感到不適。
鍵盤下方則具備 Windows 精密觸控板。並附有指紋辨識裝置,能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生物辨識的安全性登入,觸控板則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比較可惜的是觸控板的操作範圍還有進步的空間,若是能加大個 10% 的尺寸,會更為適合手勢等操作習慣。

專用變壓器變壓器重量AERO 17 HDR 隨機附上 230W 專用變壓器,使用可拆卸式電源線設計,雖然變壓器的體積已經變小,不過實際的重量還是有 850g,若是加上原本 17.3 吋的筆電來說,對於攜帶上的負擔還是有點大。

至於 AERO 17 HDR YD 筆電本體的重量則為 2.745Kg,以重量配置來說算是合理的預期範圍,筆電機身厚度則為 21.5mm,厚度部份倒是維持 AERO 系列筆電的薄型設計。

此外,GIGABYTE 隨機也附上 17.3 吋的 AERO 雙肩後背包,包型設計比較有商務感,且規劃許多收納空間,包含筆電放置、隨身小物收納、變壓器收納等,雖然背帶上的減壓效果比較不明顯,但對於平時攜帶使用上,也具備不錯的實用性。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Home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80HK 2.6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GDDR6 Laptop/Intel UHD Graphics
儲存裝置:512GB PCIe Gen4 x4 SSD + 1TB PCIe Gen3 x4 SSD
記憶體:32GB DDR4 3200MHz(16GB x2)
顯示螢幕:17.3 吋 UHD IPS 178 度廣視角(HDR400/100% DCI-P3/X-Rite Pantone 雙認證/防眩光霧面)
I/O 埠:3x USB Type-A 3.2 Gen1
1x USB Type-C Thunderbolt 4
1x UHS-II SD 讀卡機
1x HDMI 2.1
1x mini DP 1.4
1x 麥克風輸入孔
1x 耳機輸出孔
1x RJ-45 網路插孔
1x 電源輸入孔
通訊:RTL8125-BG REALTEK 2.5G 乙太網路介面/ Intel AX201 Wireless/Bluetooth V5.2
電池:99Wh
尺寸:396( W ) x 270( D ) x 21.5( H ) mm
重量:2.7Kg 起
官方建議售價:124,900 元

GIGABYTE Control CenterAI 控制管理中心RGB 設定使用者可以透過內建的 GIGABYTE Control Center,來查閱目前筆電硬體的資訊,並可透過管理中心與 RGB 設定項目,來進一步設定筆電設定,而這次 GIGABYTE 將 AI 管理也整合到 Control Center 應用程式中,並提供創作者模式、超頻模式、遊戲模式、會議模式與省電模式共五種標準模式,每個效能模式均有獨特鍵盤燈效、亮度(色溫)、螢幕色彩模式、亮度及 AI GPU 加速設定,如果各位不想手動的話,就直接將右上角的 AI 功能開啟,讓系統自行針對所開啟的應用程式來判定即刻,小編在測試的過程中,其判斷的精準度是真的很高,約有 99% 正確的機率,算是較為省事的設定。

硬體設定更新升級中心最後看到的是硬體設定,也就是我一直覺得要改名稱為『散熱模式』設定模式,與先前設計的方式相同,而更新升級中心,則可針對 Intel 晶片、顯卡韌體、音效卡、網路卡等硬體韌體進行更新與回復,使用上也是相當方便。

處理器資訊處理器效能這次測試的 AERO 17 HDR YD 是系列筆電中配備最高階硬體規格的一款,內建 Intel Core i9-11980HK 2.60GHz 處理器,為八核心 16 線程架構,搭配 24MB L3 快取記憶體。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23.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726.4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4752 分,最後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54.9FPS 的效能表現。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AERO 17 HDR YD 則搭載全新傳輸介面的 512GB NVMe PCIe 4.0 x4 SSD 固態硬碟,並搭配 1TB PCIe 3.0 x4 SSD 儲存硬碟,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6705.45 / 4801.94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6612.729 / 4776.155 MB/s 的效能表現,最後在 AS SSD Benchmark 效能測試中,則獲得 8,565 分的效能分數,以及 5443.53 / 3893.16 MB/s 的效能表現。
繪圖效能測試:

AERO 17 HDR YD 除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GPU with 16GB GDDR6 獨立顯示卡外,還具備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

Geekbench 5 OpenCL 效能分數Geekbench 5 CUDA 效能分數在 Geekbench 5 中,我分別測試 OpenCL 與 CUDA 的效能表現,在 OpenCL 效能上為 116,277 分的效能表現,至於創作者比較在意的 CUDA 效能表現,這款筆電則獲得 131,302 分的效能分數,在實際的效能表現上,較偏向創作者的效能呈現。

這邊我也使用 SPECviewper 13 來進行圖形運算效能測試,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3800 X 2120 的環境下,在實際測試的運算效能下,可以看到能滿足 3D 繪圖、建模等高負載的圖形運算需求,即便是在 4K 解析度下,各項測試結果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Ultra至於這款擁有高硬體規格配置的 AERO 17 HDR YD 能否用來玩遊戲,我也在 AI 自動效能模式下,在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下進行效能實測,分別獲得 20,898 / 11,317 / 6,137 分的效能表現,相較於先前測試過的 RTX 3060 Laptop GPU 來說,整體的運算效能有著明顯的提升,且 AI 自動效能模式在測試中會自動切換成以 GPU 為主的效能模式。

3DMark Time Spy3DMark Time Spy Extreme3DMark Port Royal另外看到 3DMark Time Spy 模式下,得到 8,951 分的效能分數,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獲得 4,453 分的效能分數,最後則是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這是測試最新的光線追蹤技術,這款筆電獲得的測試分數為 5,549 分,在這三個效能實測結果表現上,也比先前的 RTX 3060 Laptop GPU 效能要好上一些。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Unigine Valley Benchmark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4K UHD 全螢幕,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1,209 分與平均 48.0fps,而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1,842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44.0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我是在 4K OPTIMIZED 的畫質模式下進行,最終獲得 7,507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56.15fps 的效能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顯示設定《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畫質設定《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效能測試至於 AERO 17 HDR YD 在目前市售 3A 遊戲大作下的效能表現,先帶各位來看的是《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將螢幕設定在 4K UHD 全螢幕,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極高的模式下進行,最終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48fps。

《極地戰嚎5》顯示設定《極地戰嚎5》畫質設定《極地戰嚎5》效能測試第二款實機遊戲作品則同為 UBISOFT 推出的《極地戰嚎5》,同樣在 4K UHD 全螢幕的顯示設定,關閉垂直同步並將畫質設定在極高的遊戲環境下進行測試,最終測得顯示效能為平均 50fps。

《榮耀戰魂》顯示設定《榮耀戰魂》畫質設定《榮耀戰魂》效能測試最後一款實機遊戲則同樣是 UBISOFT 所推出的 3A 動作遊戲大作《榮耀戰魂》,我採用與上方兩款遊戲相同的環境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54.85 FPS。綜合上方關於遊戲效能的實測,AERO 17 HDR YD 可以算是一款工作與娛樂兼具的跨界筆電。
散熱效能測試:

待機時硬體溫度待機時筆電溫度本次的散熱效能實測,則是在 AI 自動效能模式與深度控制模式下,搭配 CINEBENCH R20 與 FurMark 來進行系統壓力測試,可以看到在待機時 CPU 處理器的平均溫度為 50 度,GPU 的溫度則為 47 度。至於筆電溫度最高處,則是位於機身尾端靠近電源按鍵處,最高溫均為 46.0 度左右,而使用者最常使用的鍵盤部,溫度則為 37.9~42.6 度,右側鍵盤會有明顯的溫度感,但不影響實際使用。

測試時硬體溫度測試時筆電溫度在兩個測試軟體同時運作情況下,可以發現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來到 90 度(待機時最高為 50 度),而處理器所測試的效能分數為 4,034 分,效能約比正常測試下降約 15% 左右,至於 GPU 溫度最高則提升到 75 度。筆電機身的溫度部分,最高溫改為出現在筆電右側散熱孔處,不過可以看到電源鍵附近的溫度還是頗高,至於鍵盤部的溫度均有明顯下降,即便在高負載的情況下,也不會出現過熱不適的情況。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最後來看到的是 AERO 17 HDR YD 電腦綜合效能測試,我同樣使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來進行,在模擬一般筆電日常工作的測試模式下,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7,144 分,雖然因為搭載最新的 CPU 處理器,無法在線上進行效能等級比較,但這款筆電確實無愧於 AERO 系列筆電的旗艦效能機種。
GIGABYTE 全新推出的 AERO 17 HDR YD 筆記型電腦,雖被定位在創作者筆電系列,且薄型機身搭配低調的外觀設計,也很難讓人第一眼就聯想到電競風格,不過在內部硬體規格配置,以及實際的效能測試結果,都證明這款筆電不僅是一款專為創作者而生的產品,而是同時能滿足工作與遊戲等娛樂需求的跨界筆電,搭配完整且豐富的 I/O 配置,能應付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需求,極窄邊框大尺寸的顯示螢幕,加上 PCIe Gen4 x4 與 Thunderbolt 4 最新的傳輸規格,讓人有種更為明確的升級感。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則需要在觸控板操作面積進行改進,同時鍵盤上的 Fn 功能按鍵,在較暗環境即便有鍵盤背光的情況下,也無法辨識清楚,也是滿值得改進的地方,最後就是散熱部分,雖然在 AI 自動判定相當準確的情況下,在不同應用程式上,都能讓使用者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但散熱風扇的噪音有點偏大,確實會對使用者或周遭環境造成一定的困擾,期待未來能在維持目前散熱效能設定上,能針對風扇噪音進行修正,會是更讓使用者開心的進步。